“串子”是怎么激怒你的 終于有研究說清楚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串子在彈幕和評論區里,激怒總能看到一些所謂的于有研究“串子”。什么是說清串子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某個人討厭 A 游戲,串子Ta 會假裝自己是激怒這款游戲的忠實粉絲,然后去別的于有研究游戲直播間里發一些令人反感的彈幕,比如“我們 A 游戲玩家可不會玩這種無腦的說清游戲”,從而讓其他人對該游戲及其玩家群體產生負面印象。串子 很多人都對互聯網上的激怒串子深惡痛絕,那么,于有研究這種行為的說清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當我們碰到時,又該如何應對呢?串子 “串子”多少有點反社會 在網絡上,很多人將“串子”或“反串”叫作一種“高級黑”,激怒原因就在于這種方法與常見的于有研究“網絡噴子”很不一樣,他們的表達方式不是直接辱罵,而是一種“栽贓陷害”,即試圖通過挑釁和引戰來招黑。 從網友們發現的串子行為來看,常見的表現形式有以下三種: · 拉踩式:通過刻意抬高 A 目標,同時貶低 B 目標,以此來為 A 目標“拉仇恨”,比如“A 這么好,我想不明白你們為什么要用 B?” · 捧殺式:用夸張和極端的言論來夸 A 目標,讓別人覺得 A 的粉絲群體都很不理智或素質很低,比如“A 就是天下第一,不接受任何反駁,任何說 A 不好的都是眼紅!” · 假中立式:假裝自己是客觀中立的第三方,卻用有偏向性和挑釁的語言來為 A 目標說話,比如“平心而論,A 就是比 B 強,這沒什么好爭的。” 在社會心理學中,這被定義為一種反社會行為(Antisocial behavior),類似于直接的辱罵、仇恨和騷擾等,其意圖是想要通過這種間接的方式來損害特定目標的聲譽。 在一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幾位研究者發表的論文中,研究者專門研究了這種反串行為,他們花了 1 年多的時間收集了 270 萬場直播的彈幕數據,共計 36 億條聊天消息,并通過一個準確率高達 95.5%的 AI 模型從中識別出了大約 13 萬條“反串黑”消息。 結果發現,串子幾乎遍布各個直播領域,最常見的針對對象就是游戲(尤其是具有對抗性的電子競技游戲)、主播、體育和娛樂。 同時,研究者還發現,常通過反串來攻擊特定對象的人,往往平常在網絡上表現出來的負面情緒比例就更高,更容易發表一些生氣和不滿的言論。[1] 這其實很符合社會心理學中的挫折-攻擊理論(Frustration-Aggression Theory),該理論認為挫折是引發攻擊的主要因素,會導致人們處于一種預備攻擊的情緒狀態,當環境中出現攻擊性線索時就會引發個體的攻擊行為。 但是這種攻擊行為不一定會直接指向挫折源,而是會轉移到其他無關對象身上,即轉移攻擊(Displaced aggression),也就是俗話說的“泄憤”。[2] 有研究發現,那些喜歡在互聯網上冒犯和攻擊他人的個體往往具有較強的黑暗三聯征特質(Dark triad),包括馬基雅維利主義(即喜歡算計和操縱他人)、自戀和精神病態,并且情感共情能力也較差。[3] 這樣的人往往在性格上比較不友善,人際關系也比較差,在遇到困難時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比如否認自己的錯誤或推卸責任等),一旦受挫就會迅速產生不滿情緒。[4]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串子有可能是特別討厭某個對象,也可能只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積累了較多的不滿情緒,而在網絡上當串子攻擊他人就成為了他們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 串子是如何給網絡環境“下毒”的 在我們前面提到的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中,還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直播間里出現串子時,看起來大家都在積極地發彈幕聊天,一副很熱鬧的樣子,但是仔細分析他們的聊天內容就會發現,其實大家只是在發重復的消息“刷屏”,而且彈幕里的負面情緒激增,是一種堪稱“毒性”的聊天氛圍。[1] 從心理學來說,串子污染互聯網聊天環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引發對抗情緒:從串子的典型言論可以看出,他們很喜歡動輒就將個人的喜惡強加到整個群體上,這其實很容易引發不同玩家或粉絲群體的對抗情緒。 社會認同理論(Social Identity Theory)認為,一個人的自我概念和價值感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其所屬的群體成員身份,比如某支球隊的粉絲會為了這支隊伍奪冠而感到興奮和自豪。 反之,當人們感到所屬群體的聲譽受到侮辱或威脅時,就會產生一種群際威脅感(Intergroup threat),這時候人們會感到強烈的憤怒和反感,很想要和對方理論,甚至攻擊對方。[5] 所以,有串子出現的聊天環境里往往充斥著不同玩家群體之間的相互攻擊,這樣的聊天氛圍自然是很不愉快的。 用負面信息“帶節奏”:心理學里有一個現象叫作負面偏差(Negativity bias),指的是與積極信息相比,人類對負面信息有更高的敏感度、更快的加工速度和更深的記憶。[6]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正是因為負面偏差效應的存在,負面信息在人群中的傳染力也會更強。 而串子在網上說的話往往比較負面和極端,這種表達方式比溫和的評價更容易被人們注意到,也更容易激起人們的強烈反應,所以串子經常會帶起一些本不存在的節奏。 刻意制造社會偏見: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刻板印象,這源自于一種社會分類(Social categorization)的機制,即大腦為了減少認知負擔、快速作出判斷,就會根據有限的線索(比如慣用表達、喜好標簽等)迅速地將他人劃入某個群體中。 但是這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因為大腦只根據片面的信息就快速作出了判斷,難免會出現偏差和錯誤,所以我們會發現刻板印象有時候也是一種偏見。 串子其實就是利用了這種認知機制,他們只需要學會幾句圈內話,給自己打上幾個標簽,就能成功偽裝成某類群體,在網上到處給這類群體招黑。然而,在互聯網上本就很難判斷一句話的真假,當網友們看到串子的惡劣言行后,就很容易誤以為“這類群體就是這么招人煩”,也就是形成了一定的偏見。 4 個方法克制串子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串子的本質就是利用偽裝和制造偏見來挑起負面情緒和沖突,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有效地克制串子,維護和諧良好的互聯網環境呢? 下面,我們就為大家提供 4 種能夠有效克制串子的方法。 1檢查是否符合串子的典型特征 我們前面提到了很多串子的典型特征,比如他們常見的表達方式和行動模式等,所以,我們首先可以做的就是檢查他們是否很像一個串子,比如可以問自己幾個小問題: · Ta 是不是在拉踩、捧殺,或假裝中立? · Ta 說的話是不是過于夸張和極端? · Ta 是否在刻意模仿某個群體? · Ta 是否突然冒出來發表一些過激言論,像是在故意挑撥? 2保持“個體不等于群體”的意識 心理學研究指出,刻板印象是一種自動激活的心理過程,而只要人們注意到這個自動化的心理過程,就會對當前的事件變得更加謹慎和深思熟慮,從而減少刻板印象的影響。[7] 所以,我們可以用一些避免以偏概全的表達,來提醒自己或其他人不要被串子影響,比如: · 這人的說法只代表 Ta 自己。 · 大家不需要因為一個人的言行而否定整個群體。 · 這看起來像是在故意挑事兒,不必當真。 3用暫停啟動大腦的“冷系統” 心理學認為,我們的大腦在自我控制時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系統,一個是情緒化的“熱系統”,它的作用是為了讓我們在危險情境下能夠快速作出反應,但它也會讓人比較容易沖動行事,另一個則是認知化的“冷系統”,它負責理解、反思和自我調節,雖然這個系統的反應比較慢,但是在行動時考慮會比較周全。[8] 當我們看到串子的挑釁就下意識地想反駁時,就是啟動了情緒化的熱系統,讓人一下子就踏進串子的陷阱里。 而我們要做的也很簡單,就是先不要回擊,暫停 3-5 秒或者深呼吸 3-5 次,就能讓負責理性思維的冷系統重新占據主導,讓自己采用正確的方式來回擊串子。 4拒絕被無意義的沖突消耗 很多人在網上遇到串子時,第一反應往往是想要懟回去。但問題就在于,串子從來不在乎你說的有沒有道理,他們不是要找人理論,而是來帶動消極情緒、制造混亂的。而只要你參與爭吵,你的注意力、時間和情緒就已經在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了。 所以,所謂“認真你就輸了,生氣你就輸慘了”,對付這些互聯網毒瘤最有效的反制方式不是去激情對線,而是拒絕被這種無意義的沖突消耗自己,比如直接屏蔽和拉黑、利用平臺機制進行舉報等,然后將注意力放回到自己想看的內容上。 在網絡世界里,刻意挑釁和無意義的爭吵總是源源不斷,但是我們每個人的注意力和情緒能量都是有限的,沒必要將它們浪費在一個不認識也不值得的人身上。 與其被這些人影響自己一整天的心情,不如專注于自己感興趣和有價值的事情上,而這其實也是一種成熟的自我保護方式。 參考文獻 [1] Wei, Y., He, J., & Tyson, G. (2025). Understanding Fanchuan in Livestreaming Platforms: A New Form of Online Antisocial Behavior. Proceedings of the ACM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9(7), 1-31. [2] Bushman, B. J., Bonacci, A. M., Pedersen, W. C., Vasquez, E. A., & Miller, N. (2005). Chewing on it can chew you up: effects of rumination on triggered displaced agg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8(6), 969. [3] Sest, N., & March, E. (2017). Constructing the cyber-troll: Psychopathy, sadism, and empath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9, 69-72. [4] Kaufman, S. B., Yaden, D. B., Hyde, E., & Tsukayama, E. (2019). The light vs.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Contrasting two very different profiles of human natur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438704. [5] Mackie, D. M., Devos, T., & Smith, E. R. (2000). Intergroup emotions: Explaining offensive action tendencies in an intergroup contex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4), 602. [6] Rozin, P., & Royzman, E. B. (2001). Negativity bias, negativity dominance, and contag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5(4), 296-320. [7] Monteith, M. J. (1993). Self-regulation of prejudiced responses: Implications for progress in prejudice-reduction effor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5(3), 469. [8] Metcalfe, J., & Mischel, W. (1999). A hot/cool-system analysi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dynamics of willpower. Psychological review, 106(1), 3. 策劃制作 作者丨ACC心理科普 審核丨楊小洋 四川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心理學會老年心理專委會委員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丁崝 審校丨徐來、張林林
圖源:參考文獻[1]
- 最近發表
- 隨機閱讀
-
- 為什么獻血400ml沒事,失血400ml卻很危險?
- 迪士尼退出DEI 相關術語全部刪除
- 這座7萬人口的縣城即將涌入80萬人,只為一項運動……
- 三大平臺雙11終極官榜出爐 德施曼登頂全平臺第一
- 微軟成立MAI超級智能團隊:推進AI自主化擺脫對OpenAI依賴
- 2年近8倍性能提升 AMD下代AI顯卡將超越NVIDIA旗艦
- 車身加長 配置大增!上汽大眾全新朗逸PRO上市:8.88萬起
- 車身加長 配置大增!上汽大眾全新朗逸PRO上市:8.88萬起
- 熱搜第一!泡泡瑪特直播間“翻車” 股價較歷史峰值蒸發近4成
- 為了對抗搖一搖廣告 我寫了個只有搖一搖的App
- 為了對抗搖一搖廣告 我寫了個只有搖一搖的App
- 吉利汽車:預計年底前完成對極氪汽車收購
- “杭州六小龍”公開同框!梁文鋒未現身 DeepSeek大咖“頂班”亮相
- 盧偉冰:今年是小米大家電出海元年 反饋非常不錯
- 日本火山噴發 大量火山灰沉降
- 華為兆瓦充電加持 云南高速公路重卡綠電超充走廊全線貫通
- 中新電競對話清融:在幻想人生里,依然是職業選手
- 這座7萬人口的縣城即將涌入80萬人,只為一項運動……
- 聯力新款SP V2系列電源首發699元起:拉絲鋁制外殼、FDB風扇
- 桂馬十年“賽跑+旅游” 一條跑道兩岸情
- 搜索
-